很多外贸朋友都觉得做平台是做生意的唯一选择,比如阿里国际站。他们觉得这样最简单方便。但是,我看到很多人越来越难做,感觉不对劲。
做外贸只依赖平台,就像你在别人的地里租房做生意。短期看起来容易,但你没有自己的产权,随时可能被房东赶走,或者被大幅涨租。
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为什么有些公司做得越来越顺,有些却感觉走进了死胡同?我发现,关键可能不在于你多努力,而在于你的“战场”选在哪里。
为什么做平台越来越难?
一开始,平台就像一片新大陆,信息不对称,大家都能找到机会。那时流量便宜,随便发发产品,就能来客户。这就是所谓的流量红利。
但是,时代变了。做平台越来越难,因为流量越来越贵,竞争对手越来越多,大家的产品看起来都差不多,最后只能拼价格。
我看到很多朋友,以前靠着在平台多铺产品,或者抓住一点点规则漏洞,赚到了钱。但是平台规则总是在变。比如前几年,平台突然不让重复铺货了,一些公司的流量就直接没了,生意一下就垮掉了。这就是规则依赖的风险。
你想想,你辛苦建立的优势,就因为平台改了个规则,一下就没了,是不是很可怕?而且,平台上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。客户来平台就是比价的。你的产品再好,也很难卖出高价。
大家挤在一起,最后变成价格战,谁都赚不到钱。你的品牌价值,你的差异化,在平台上很难体现出来。
平台模式下企业要交三重税:15%年费+30%引流费+50%比价损耗。真正到手的利润,往往不如街边奶茶店。
朋友的流量成本恶性循环
阶段 | 2009年 | 2019年 | 2024年 |
---|---|---|---|
点击单价 | 0.8元 | 15元 | 80元+ |
转化率 | 8% | 1.2% | 0.3%以下 |
隐性成本 | 无 | P4P竞价 | 直播/VR展厅标配 |
依赖平台,到底“困境”在哪儿?
我觉得,仅仅是难做还不是最可怕的。更深层的问题是,依赖平台做生意,你永远是那个“租户”,没有自己的资产。我叫它“数字地产租户困境”。
本质上,你在平台上辛辛苦苦积累的客户、数据、甚至你的信誉,这些最宝贵的资产,都不是你自己的。它们属于平台。
你想想看,你在平台上接了多少单,积累了多少客户联系方式?平台会把这些完整的给你吗?不会的。
客户数据被平台控制着。你想直接联系你的老客户,给他们推荐新产品,或者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,非常难。平台切断了你和客户的直接联系。这就是客户关系被隔离了。
而且,平台的流量成本就像房租一样,平台想涨就涨。以前可能是按点击收费,后来变成竞价排名,再后来可能要交各种会员费,或者花钱买各种服务包。
你为了获得流量,不得交钱,而且花的钱越来越多。这就像房东一直在涨租金,而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,利润越来越薄,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。你没有自己的“地盘”,就永远受制于人。
那么,外贸企业该怎么突围?
既然依赖平台有这么多问题,我们外贸人该怎么办?答案不是放弃平台,而是要改变思路:平台只是一个渠道,不是你的家。你要建自己的“家”,建自己的“鱼塘”。
要摆脱“平台租户”的困境,外贸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数字资产,把流量引到自己的地方,和客户建立直接联系,成为自己的“品牌房东”。
建立自己的数字资产是什么意思?最核心的就是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独立官网。这个官网,客户数据在你手里,网站内容你自己说了算,想怎么展示你的品牌、产品、专业能力,都没人管你。
另外,你还要玩转品牌社媒,比如领英、Facebook、YouTube等等,把潜在客户吸引过来。更重要的是,要收集客户的邮箱,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。这些私域渠道,才是你真正的数字资产。
有了自己的地盘,你就可以用内容去吸引客户,比如写一些行业的深度分析,做一些产品的详细介绍视频,分享一些成功案例。这样做,客户看到的是你的专业能力,而不是只盯着你的价格看。
平台可以继续用,把它当做一个获取潜在客户的“入口”,把从平台来的高质量客户,想办法引导到你的独立站或者私域渠道,在那里深耕。这就是全渠道协同的策略。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最后,这一点非常重要:要用长远的眼光做生意。不要只看眼前在平台出了多少单。要看一个客户的长远价值,也就是客户终身价值(LTV)。和客户建立信任,提供好的服务,让他们成为你的长期客户,甚至帮你转介绍。这样,你的生意才能越来越稳定,越来越健康,不再害怕平台规则的变化。
总结
过度依赖平台就像在别人地里租房做外贸。流量越来越贵,规则总在变,客户抓不住,你永远没有安全感。
记住,平台是渠道,不是家。外贸人要从“流量租户”变成“品牌房东”,建自己的独立站和私域,把客户变成自己的资产,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命运。
欢迎关注公众号,了解更多外贸知识,包括但不限于:询盘自由的策略、7年的建站经验,常用工具。